□考級級數(shù)的高低,對于一個人音樂造詣的高低,并沒有什么參考價值。在孩子抵觸情緒較大的情況下,寧可不考級,也不應為此扼殺孩子對一種音樂的喜愛
□在伊頓,一名學生如果要申請獎學金,學校不會強制要求其通過考級,但面試官會和孩子面對面,用一個小時時間去聽他演奏,即使沒有證書,學校也能判斷一個孩子真實的音樂水平
□與其給孩子設(shè)計好每一階段的目標,全程盯著他練習,不如自己一邊在廚房做飯,一邊豎起耳朵聽孩子練習。如果孩子練得很好,就不要去打擾他
音樂,正在成為中國家長陶冶孩子情操的寄托。各種音樂考級,也正在成為孩子入學競爭力的“新法寶”。寒假中,上海各大針對幼兒的音樂教育機構(gòu)內(nèi)人滿為患。很多試聽課,不得不臨時增加板凳和樂器,以滿足更多家長和孩子的需求。
幼兒園孩子的不少家長希望能在寒假前給孩子報上一門樂器課,讓孩子先學起來。一個頗傷腦筋的問題是——到底要不要讓這么小的孩子學習演奏樂器?孩子缺乏耐心忍受不下去時,靠逼有用么?
中國青年報記者日前專訪了伊頓公學前音樂總監(jiān)拉爾夫·奧伍德(Ralph Allwood)和上海音樂學院音樂教育系黨委書記史明陽,請兩位中外音樂界的大咖來為家長答疑解惑。
到底要不要考級
一個出人意料的結(jié)果是,在針對“考級”的話題上,這兩名中外音樂大咖觀點出奇地一致——孩子不愿意的話,就不考,考了也沒啥用。
考級,是目前很多學音樂的孩子最頭疼的一件事,年復一年的測試有時令孩子們感到壓力重重,有些人甚至為此對音樂學習幾乎喪失興趣。但如果不去考級,在家長看來,似乎又無法在優(yōu)秀中小學校面試中證明自身的實力。
對此,史明陽說,在我國,確實存在一些非專業(yè)類學校招生看音樂考級級數(shù)的現(xiàn)象。但實際上,考級級數(shù)的高低,對于一個人音樂造詣的高低,并沒有什么參考價值。在孩子抵觸情緒較大的情況下,寧可不考級,也不應為此扼殺孩子對一種音樂的喜愛。
“實際上,上音系列學校,包括上音附小、附中的考試,都是老師直接現(xiàn)場聽演奏,不看考級成績。”史明陽說,只有那些沒有音樂鑒定能力的學校,才會通過“看證書”來盡可能“客觀”評價一個學生的音樂水平高低,“看家長的認識和目的,也有很多家長純粹想讓孩子玩玩感受下音樂,那考不考級真沒所謂;但有的家長目的性很強,一定要進某所學校讓孩子考級,這對孩子未來的音樂水平提升未必好。”
而在英國,也有考級,同時也的確有些老師會讓學生去考級。
奧伍德并不贊同這種盯著孩子考級的做法。他自己的做法是,問孩子自己想不想要考級。如果他們想要考,那就讓他們?nèi)タ?。如果他們真的不愿意,這也沒什么,因為他們完全有這種自知、自覺。
重要的是,一定要征求孩子自己的意愿,不要只是命令他們?nèi)タ技墸?ldquo;我經(jīng)常在伊頓遇到一些學生,他們說老師逼他們考級,我會去和他們的老師談,讓他們給孩子空間,不要給他們過多的壓力,可以讓孩子用別的方式來證明自己的實力。而且事實上,有時候情況會反過來,反而是學生自己想要考級,而老師擔心他們壓力過大。”
在伊頓,一名學生如果要申請獎學金,學校不會強制要求孩子通過考級,但面試官會和孩子面對面,用一個小時的時間去聽他演奏,即使沒有證書,學校也能判斷一個孩子真實的音樂水平。
逼著學,還是主動學
學習音樂的一個慣常思路是“苦練”。無論是鋼琴、小提琴,還是爵士鼓等,一個對“高階生”的起碼要求是——手上會因頻繁練習而生出老繭。對于年齡較小的孩子而言,“苦練”的唯一途徑,恐怕就是“逼”。
但奧伍德認為,應該給每一個孩子接觸音樂、創(chuàng)造音樂的機會,但千萬不要逼迫或要求孩子學習,要讓他們自己作選擇。
實際上,奧伍德從小也是一路從彈鋼琴走上音樂之路的。他告訴記者,他的父母都是學習音樂的,但父母從未逼迫幾個孩子學習音樂。
“小時候,我們家里就有一臺鋼琴,媽媽經(jīng)常會彈曲子給我們聽,但她從來不會逼我們學習彈鋼琴。”但實際上,奧伍德的母親是有這個意愿讓孩子們學習彈鋼琴的,只是做法有所不同。
一天放學后,她在帶孩子們回家的路上說:“哦,你們看這里有個鋼琴老師住著。你們想不想跟她學習彈鋼琴呢?”孩子們像是撿了彩蛋一樣興奮極了,他們回答說:“好啊好啊,我們想要彈鋼琴。我們回去看看那個老師有沒有時間吧。”
奧伍德說,這樣的做法,讓他覺得完全是自己決定學習音樂的,而不是被逼的。
他建議中國家長如果有條件的話,把所有能找到的樂器都展示給孩子們看,不要僅僅只是給他們聽樂器的聲音,要讓他們用眼睛看到,“因為你會驚奇地發(fā)現(xiàn)孩子們會指著某種樂器說,我要學那個,我不要其他的,就要那一個”。
至于到了音樂學習后期,是否要緊盯孩子練習的問題,奧伍德也有好辦法。
“與其給孩子設(shè)計好每一階段的目標,全程盯著他練習,不如自己一邊在廚房做飯,一邊豎起耳朵聽孩子練習。”奧伍德說,如果孩子練得很好,就不要去打擾他;如果他遇到問題了,那么家長可以放下手中的活兒去問問他,“剛剛的G大調(diào)是不是很難???”
史明陽從小就是一個“琴童”,而他的兒子現(xiàn)在也成為一名“琴童”。他告訴記者,“要不要逼”家長自己心里得有一面明鏡,“你如果想讓孩子進度快一些,不練不可能;你如果只是讓孩子感受下音樂這個東西,對進度沒有要求,那就可以放松些”。
但史明陽認為,學音樂的都必須經(jīng)歷一段練習的過程,這個過程,也是對一個人意志力、能力的鍛煉,“家長盯也是要盯的,只不過不能那么極端,令孩子厭煩產(chǎn)生抵觸情緒”。
學樂器演奏還是合唱
一個有意思的話題是,到底讓孩子們學什么?中國的家長最愛鋼琴、小提琴等樂器演奏類項目,但奧伍德告訴記者,在英國,他所教授的合唱也是一個熱門選項,“我去年教授最長的一個合唱班,上了9周的課;今年的課程,也早就被預定光了”。
應上海包玉剛實驗學校之邀,奧伍德到中國來過兩次,都是教授合唱課。他發(fā)現(xiàn),中國的孩子比全世界很多國家的孩子更熱衷于鋼琴學習,“在一個班級,能有70%~80%的學生舉手告訴我說學過鋼琴”。
奧伍德說,鋼琴確實是一門很好的音樂基礎(chǔ)課,它是其他音樂形式的最佳“拍檔”。但是鋼琴同時也是一種“個人音樂”,在初級階段與人合作的機會并不多。
合唱的特點是,需要與很多人合作,并且入門簡單,“我的很多學生,第一年報班后,第二年還會報班。這令家長、老師都感到驚訝,他們報班的一個重要理由是,我可以在班上交到新朋友”。
值得注意的是,英國人似乎并沒有逼著孩子學音樂的緊迫感。相反,當他們發(fā)現(xiàn)孩子們好像不太喜歡自己的課程時,他們會反過來逼自己。
比如奧伍德的搭檔馬丁,他教授的合唱課以幽默著稱。有一段時間,他發(fā)現(xiàn)來上課的孩子們有些沉默,課堂上都沒什么人發(fā)言、出聲。他琢磨了一陣子,決定用小丑式的表演來激發(fā)孩子們的熱情。即便事情已經(jīng)過去有一陣子了,談到馬丁那次的“自虐行為”,年過半百、一頭白發(fā)的奧伍德還是笑出了聲。
在一群記者面前,奧伍德先自顧自笑了一段時間,“他在課堂上,突然拿一盆水澆在自己身上,場面一下子就不一樣了。”奧伍德回憶,后來這個合唱班的課堂氛圍因此變得很棒。
“有的音樂課,讓學生覺得枯燥乏味,反而扼殺了學生的興趣。這種時候,音樂老師自己可以找找原因,自己的課堂是不是太死板了。”奧伍德的課,隨時隨地都歡迎其他音樂老師來聽課交流,他也喜歡去聽別的老師的課。
延伸閱讀:
相關(guān)熱詞搜索:音樂 甘肅軌道|蘭州軌道|甘肅高鐵|蘭州高鐵|甘肅技校|甘肅技工學校|蘭州技校|職業(yè)中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