職業(yè)教育領域的“進校”是指進入大學。但即便是踏入了大學的門檻,與大學合作的層次、深度也有很大的不同。“低門檻”的合作如就業(yè)實訓,“高門檻”的合作如共建專業(yè)、共建二級學院,甚至參股共建混合所有制大學。
“進校”的意義是明顯的:獲得學費分成;學校集中著數(shù)萬名的學生,培訓機構相當于把業(yè)務前置;提升品牌公信力和美譽度等等。
“達內與公立校合作部分的營收占總營收的20%,但帶來的影響遠遠超過這20%。”達內集團技術總監(jiān)、達內進校業(yè)務負責人唐亮說。他負責達內進校業(yè)務已有10年時間。
不妨從達內與公立校的合作過程來看看,職業(yè)教育機構進學校的那些事。
政策紅利期:職業(yè)教育進校的風口來了
2014年6月23日,國務院發(fā)布《關于加快發(fā)展現(xiàn)代職業(yè)教育的決定》,其中提出采取試點推動、示范引領等方式,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,重點舉辦本科職業(yè)教育。
2014年底,教育部就《教育部關于深化職業(yè)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(yǎng)質量的若干意見(征求意見稿)》面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。在《意見》中,教育部提出,推進產教深度融合,強化校企合作辦學,推動校企共建校內外生產性實訓基地。
當看到這些消息,唐亮知道,職業(yè)教育機構“進校”的風口來了。
達內的進校團隊是從2005年開始搭建的,當年就開始了與高校的合作。
“剛開始是淺層次的合作——就業(yè)實訓。高校學生在大四期間,可以來達內學習,達內為他們做就業(yè)的推薦。”唐亮說,“這是散兵游勇的狀態(tài),從這個學校招多少人,那個學校招多少人......”
此后,達內與高校合作的業(yè)務形態(tài)也在不斷摸索、調整。從2010年開始,逐漸探索深入合作模式,比如共建專業(yè)、共建二級學院。
目前,達內和全國600多所高校有合作關系,其中和60多所有深入的合作關系,包括共建專業(yè)和共建二級學院。
其中,要講一個重要的時間臨界點:2014年。在2014年以前,與達內深入合作的高校不到10家;2014年、2015年兩年,深入合作的高校就達到了50多家。也就是說,從2014年開始,達內與高校的深入合作才開始“順風順水”。
唐亮給出了兩方面的原因:一方面,達內在2014年赴美上市,對品牌、信譽、資質有不小的背書,而這些正是高校關注的重點。
另一方面,即是前文提到的政策推動,高等教育處于改革的風口上,很多高校在向應用型高校轉型。大的趨勢下,驅使高校有意愿和達內合作。
進校的不同形態(tài):共建專業(yè)、共建二級院校、合辦混合所有制大學
高校所在的省份中,校企合作政策的開放程度是不一致的,這也導致共建專業(yè)存在不同的合作形態(tài)。
第一種形態(tài)是,將合作的專業(yè)寫在高校的招生計劃中。“達內和高校會共同向當?shù)亟逃鞴懿块T申報,獲批后,共同建設的專業(yè)名字會寫在高校的招生計劃中。”唐亮說。
這是共建專業(yè)的主流形態(tài),主要存在于東部沿海地區(qū),因為當?shù)匦F蠛献髡吒_放、靈活。
第二種形態(tài)是,在中東部省份,對于校企共建專業(yè)的政策沒有那么靈活的地區(qū),則會采用靈活的變通的方法。
比如,學生入學后,將幾個向鄰近專業(yè)的學生集中起來,達內向他們宣講達內共建專業(yè)的項目,學生可以自愿報名。針對報名的學生將組建新的專業(yè),或者特色班,集中管理、集中教學。
“國家大的環(huán)境是鼓勵的。具體到每個省落地的時候,開放的程度有差異。浙江、山東等、江蘇等東部沿海相對非常開放。我們60多所深入合作的高校,大部分都集中在東部沿海省份的高校。”唐亮說。
在共建專業(yè)的基礎上,慢慢延伸出了共建二級學院。比如與某一個學校共建了多個專業(yè),比如IT、數(shù)字藝術、會計,那么為了方便統(tǒng)一管理,將這些專業(yè)整合到一起,組建一個二級學院。達內與浙江海洋學院就共建了一個“達內IT學院”。
共建專業(yè)、共建二級學院過程中,達內將獲得部分學費的分成,比例同行在4:6或者5:5。具體的比例與當?shù)卣?、達內承擔的授課任務、達內提供的資源有關。
“今年將重點拓展深度合作。從單個專業(yè)合作,到多個專業(yè)合作。從多個專業(yè)合作,到共建二級學院。”唐亮說。
此外,達內還在探索創(chuàng)新的合作模式,比如混合所有制辦學。“達內介入的更深入,直接成為高校的股東、合伙人。”
目前,達內在海南、湖南的兩所高校在做混合所有制辦學的前期探討。“但這短期很難成為大趨勢。短期內的重點是幫助解決高校轉型的痛點。”
以公立學校為主,二三本院校合作態(tài)度更積極
目前,達內的高校業(yè)務團隊有400多人,分布在全國各省。
要想與高校達成深入合作,至少需要這些步驟:
首先與院長級別建立聯(lián)系。但要推動下去,需要與校領導層級去溝通和確認。如果與校領導溝通順利,達內將和學校聯(lián)合向該省的教育主管部門申報。審核獲得批準后,將共建的專業(yè)寫入招生計劃。
通常,甘肅北方扶貧技工學校北方校區(qū) 網址:http://www.gsbfjx.com 聯(lián)系電話:400-689-0931,18089429846 QQ:2725865082\\與一家高校談成合作,短則3個月,長則半年以上。
達內合作的大部分學校是公辦學校。為何首選公辦學校?“從高等教育大環(huán)境來看,90%以上是公辦學校。我們選擇的時候,沒有太多的民辦可選。”唐亮說,“另外,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在心理上有差異。因為我們也是教育機構,民辦學校也相當于教育機構,為什么把我們引入進來,對學生做二次的教育呢?”
當然,達內也有民辦高校合作成功的案例,只不過在整體進行業(yè)務中仍是少數(shù)。
在公辦學校中,更為積極的是二三本院校。唐亮分析了其中的原因:二三本院校面臨著三方面的壓力。
一是招生的壓力。2013、2014年,高中畢業(yè)生呈現(xiàn)下滑的趨勢。“二三本院校如果沒有王牌專業(yè),沒有口碑有品牌的專業(yè),很難吸引更多人報考。”
二是就業(yè)壓力。如果院校教學質量與企業(yè)需求之間差距太大,學生畢業(yè)后將面臨就業(yè)難題。
三是轉型發(fā)展的壓力。相對于一本,二三本院校轉型的壓力更為迫切。“中國高等教育以前并沒有考慮職業(yè)化和應用型教育,如今教育部提出600所大學轉型應用型大學,二三本院校本身底子就薄,轉型的能力不足。如果能引入外部企業(yè),創(chuàng)建應用型專業(yè),他們是非常有意愿的。”
與之相比,一本院校的合作意愿并不積極。道理很簡單——不愁招生和學生就業(yè),轉型的壓力小。
進校的門檻并不低:除了安全性、教學資源,最好還要有成功案例
如果只是就業(yè)實訓這一初級的合作,進校的門檻并不太高。“很多中小培訓機構也在與高校進行這方面的合作,這是游擊隊的打法,三五個人去高校做一些招生的活動。”
但是上升到共建專業(yè)、共建二級學院層級的合作,進入到高等教育的培養(yǎng)體系中,門檻并不低。“高校在選擇合作伙伴時非常謹慎,因為關系到整個學校的聲譽。”
首先,高校最關注的問題是合作的安全性。“不能合作一年,你的公司倒閉了。那高校的學生怎么辦?”
第二,高校關注培訓機構教學實施的保障能力,即是不是有足夠的師資、教學資源來支撐高校學生的教學任務。目前,達內與高校合作采用面授的方式,達內從北京派出老師出差到當?shù)厥谡n,但正逐步向遠程教育的方式過渡。
第三,高校還會考慮到這一培訓機構是否有和其他高校成功合作的案例。“高校的圈子是緊密和封閉的,高校之間的聯(lián)系也很多。如果培訓機構在一個省有兩三家成功合作的案例,對其他高校是一個很好的示范。”
為什么說進校業(yè)務這么重要?
從營收來看,達內與高校合作業(yè)務在達內體系中占比20%。“但高校市場對達內的影響,遠遠大于這20%。”唐亮說。
為什么這么說?
高校集中著數(shù)萬的學生。培訓機構與高校深入合作,相當于將業(yè)務前置。
“達內的學員中,80%-90%是高校的畢業(yè)生。如果他們在讀期間,我們就能將達內的課程植入到高校,相當于省去了學生畢業(yè)后再花時間培訓上崗。我們有這樣的思路----不斷把業(yè)務前置,介入到學校的教學環(huán)節(jié)中。”
“以前,達內做的是彌補大學生和企業(yè)需求之間的鴻溝,現(xiàn)在,我們直接把這個溝填平。”唐亮說。他希望,達內院校業(yè)務營收在2015年的基礎上再增長40%。
“校企合作”的大門漸漸敞開,誰能先一步踏進校園,恐怕就占據了另一個市場的先機。
延伸閱讀:
相關熱詞搜索:紅利 時機 政策 甘肅軌道|蘭州軌道|甘肅高鐵|蘭州高鐵|甘肅技校|甘肅技工學校|蘭州技校|職業(yè)中專